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山东法制报》:“当庭调解+即时履行” 十余年旧账一朝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2日

“当庭调解+即时履行” 十余年旧账一朝清

 

当庭拿到欠款的原告老张,从包里掏出一张略显陈旧但折叠整齐的纸交给承办法官石玉娇,说:“这账清了,欠条留着也没用,法官你给处理了吧。”
  “对,法官你给销毁吧,留着也是心事。”被告老万附和着。

老万早年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承揽一些小的建筑工程,因施工需要经常租用老张的建筑设备,一来二去,二人也成了相熟的好朋友。一次工程完工后,老万因未能及时支付租金而签下欠条,但之后对欠款金额产生异议,导致双方争执长达十几年。老张因此将老万起诉至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石玉娇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经了解,原、被告双方对租赁事实均无异议,但双方当初未及时结算,对欠付金额各执一辞。电话调解难以进行,石玉娇遂确定了开庭时间并向二人送达了开庭传票。

“白纸黑字的欠条写得清清楚楚,就这么点钱你给我拖了十几年,你就是个无赖!”

“当初觉得是熟人,就没和你核对租赁物品数量,谁能想到你还‘杀熟’,把丢了的钢管都算到我头上,我凭什么付这个钱?”

 ……

庭审当日,石玉娇在走廊就听到审判庭里两位“50后”老人激烈的争吵声。

“两位大叔消消气,咱们来这儿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吵架的,你们说对不?”石玉娇走进审判庭对两位当事人说道。

通过二人的叙述,石玉娇认为该案诉讼标的额不大,但老万迟迟不予支付并非故意赖账,只是觉得其信任被辜负而跟老张置气。这种情况下,“疏导心结”要比“一判了之”更利于案结事了。

于是,石玉娇暂时放弃了原本要开庭审理的计划,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石玉娇首先组织双方对租金数额进行确认,经过沟通,双方对租金数额达成了一致,但对于丢失的钢管赔偿问题二人依旧不肯让步。

石玉娇遂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通过摆事实、释法律、明利害、劝和解的方式给两位当事人做工作。

“万叔,十多年过去了,再去查这些钢管是怎么丢的也不现实。当初不核对清楚就签了欠条,这个责任是需要承担的,赔偿问题咱商量商量?”

“张叔,您看万叔大老远的从外地儿子家赶过来,也是诚心诚意解决问题来了,就万叔这态度,您也让让步,毕竟没有面对面核对物品数量,您也是有责任的,您说呢?”

……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协商,老张和老万终于达成一致,老万当庭支付了老张相关费用2万元。拿到钱的老张安了心,于是便出现了销毁欠条的一幕。

法理固可明辨曲直,真情方能点亮人心。面对积怨十余年的双方当事人,该案承办法官秉持“案件到我为止”理念,在调解过程中为当事人以法明理、以理明情、以情释怀,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通过“当庭调解+即时履行”,提高了办案效率,减少了当事人诉累,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通讯员:姚杉)

山东法制报20241118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