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庄法庭:十年积怨为红薯 温情调解暖乡情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6月05日 | ||
三庄法庭:十年积怨为红薯 温情调解暖乡情 “5800块钱拖了十年!老少爷们都在看笑话!”原告张军(化名)拍案而起,满脸通红。被告王亮(化名)也不甘示弱,粗着脖子吼回去:“红薯早让你拉走了!谁欠你钱了?”法庭空气瞬间凝固。这本是三庄法庭再寻常不过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却因当事人十年积怨,硬生生撕开一道乡情裂痕。 时间倒回2014年寒冬,张军与王亮达成一笔“泥土味的约定”。张军向王亮订购万余斤红薯,谈妥单价后,张军当场付清万元货款。谁料刚拉走5000斤红薯,第二年开春市场上红薯的价格出现了波动,王亮觉得之前和张军谈好的单价太低,自己吃了亏。于是,他未经张军同意,便将剩余的红薯转卖给了他人。 张军得知此事后,气不打一处来,找到王亮理论。两人就红薯单价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互不相让。张军认为,既然已经谈好了价格,也付了钱,王亮就应该按照约定把红薯给他,而不是擅自转卖。王亮则觉得市场行情变了,自己调整价格也是情理之中,况且红薯已经没了,钱也不该退。十年间两人形同陌路。 案件诉至三庄法庭以后,承办法官高锐翻看案卷,眉头紧锁。该案标的额不大,症结却深——缺的不是证据,是乡亲间碎了一地的信任。如能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促成当庭调解,不仅能减少双方诉累,更能“解冻”两人十年互不往来的“冰霜”。 开庭当天,法庭气氛紧张,张军和王亮一见面,眼神中就充满了敌意。 “法官啊,这十年我憋了一肚子火!当初说好的事,他王亮说反悔就反悔,钱也不退,红薯也不给,这不是欺负人吗?”张军诉说自己十年来的委屈。高锐耐心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等张军情绪稍微平复后,承办法官随即对王亮说:“老王,当年市场行情虽然有变化,但咱们做生意得讲诚信。张军当初就是信任你,才提前付了货款,你突然变卦,换做是谁心里都不好受。而且从法律上讲,你这属于违约行为。”王亮听了额头渗出细汗。 …… 最终,在承办法官苦口婆心的调解下,原告张军放弃利息诉讼请求,被告王亮当庭支付现金5800元,当红彤彤的钞票在法庭过手,两位中年老汉相视一笑,十年恩怨冰释前嫌。 小编说案 这起跨越十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表面是5800元货款的经济争议,本质却是乡土社会中诚信崩塌与法治修复的缩影。本案中,承办法官秉持“理讲透、法讲清”的调解理念,让司法如红薯般扎根本土,在岁月里酿出甘甜。 东港法院将持续深化“小案不小办”理念,通过调解优先、情理法结合等方式,让司法温度浸润百姓心田,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