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山东法制报头版刊发《枣庄市中区法院“一体两翼三驱动”推动执行提质增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01日

  

  枣庄市中区法院“一体两翼三驱动”推动执行提质增效

  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围绕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通过强化执行指挥中心中枢统筹功能,重点突破查人找物和财产处置两大难题,同时发挥党建、改革、队伍建设多要素的支撑作用,打造出“一体两翼三驱动”的格局体系,推动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实质化运行指挥中心“中枢大脑”,发挥一体统筹优势。

  事务集约办理是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的重要体现。谈及“执行事务集约”,拥有十多年执行经验的市中区法院法官王承伟深有感触:“以前办案,从送达、查控、调查、财产处置到结案归档,全都是我和书记员一手包办,压力真的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市中区法院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在执行指挥中心下设执行事务团队,集中办理执行中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使执行实施团队能够从立案、首次接待、文书制作送达、财产查控及信用惩戒等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案情研判、执行活动开展、法律文书制作等核心性、判断性、亲历性工作。

  “目前,80%的程序性、事务性工作都由执行事务窗口统一办理。”市中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张伟表示,“执行事务工作的集约办理,彻底改变了‘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模式,大大减轻了执行团队的负担,提高了执行效率。”

  执行监管团队是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的关键支撑。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监管团队直接对执行局局长负责,在执行局局长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对流程节点、标的物查控处置、结案审查、案款收发等执行环节和事项进行全流程、全方位、闭环式监管,确保执行权公正、规范、高效运行。

  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是执行指挥中心的另一项重要职能。秉承“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类案专执”的原则,指挥中心将案件分流至3个快执团队和4个普执团队。对于可恢复执行的案件,则分流至执行恢复团队集中办理。同时,坚持“以调促和”,邀请4名退休法官和法律专业人士担任特邀调解员入驻执行和解中心,对可能实现和解或能自动履行的案件,执行实施团队优先将其推送至执行和解中心进行调解。

  目前,69%的执行案件已分流至快执团队,其中30.9%的案件以执行和解方式得到化解。执行和解工作被省委政法委推介为“全省司法规范化建设年”的典型成果。

  围绕“人难找、财难寻”,两翼发力打通堵点难点。

  为攻克查人找物“老大难”问题,市中区法院树立了“兵团式”作战思路,按照“周周小执行,月月大执行”的节奏,高频次地开展“小标的大民生”、腾房清场等专项行动。依托“执行+网格”、执拘联动、悬赏公告等手段,第一时间锁定被执行人的行动轨迹。

  “不要带我走,我一定还钱,就在这几天内。”见到执行干警后,冯某慌了神,一再恳求。鉴于冯某屡次失信,执行干警将其拘传,并将其车辆扣押至区法院执行局。在执行局内,执行团队长高广世摆事实、讲道理,严正指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在下达最后通牒后,冯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场支付了欠款5000元,并就其余欠款与申请执行人何某达成了后续履行协议。

  “在群众眼里,执行工作开展得好不好,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案款能否执行到位。”市中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张伟表示。

  为此,市中区法院推行了“大保全”工作机制,财产保全统一由“大保全”团队办理,实现了保全告知100%覆盖,以“应保尽保”的原则预防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保全案件的结收比达到100%,平均处理天数仅5.21天。去年,执行局还与辖区所有银行建立了“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了银行账户信息的 24小时在线查询。针对“变现难”问题,2024年市中区法院成立了财产处置团队,统一负责议价、询价、评估、拍卖等工作。该团队集中收转处置财产363件,挂网拍卖财产606件,资产从评估定价到拍卖成功仅需48天。

  党建、改革、队建并进,三轮驱动加压赋能。

  为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市中区法院执行局建立了“第一议题”和常态化学习机制,按照全院“一庭一品牌”的要求,打造了“执行铁拳”党建品牌,并以“党小组+执行团队”的工作模式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去年10月,执行局党支部协同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党支部,共同推动实现了不动产处置询价机制的广泛运用,为当事人大大减轻了费用负担。

  针对审执衔接不畅的问题,市中区法院制定了《关于完善立审执衔接机制的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审判与执行部门根据需要可邀请对方列席参与分析、研判与执行关联的事项。《方案》还明确了审判法官的7项责任,包括“确权诉讼查清财产权属”、“裁判文书后附《自动履行提示书》”等,引导审判人员在审判中预先考虑执行问题,并在判决后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

  今年,为提升执行干警的素质能力,市中区法院搭建了“法官说法”“青年沙龙”“岗位练兵”等研学平台。执行干警累计参学参训达1200余人次,组织开展案例评选活动6期,其中1篇案例入选“全省法院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同时,为持续优化执行队伍结构,明确要求下一步拟重用的干警、新入额的员额法官需到执行一线接受锻炼,新进法官助理优先分配到执行团队。目前,执行干警的平均年龄已降至35岁。

  市中区法院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执行干警的素质能力,还优化了执行队伍结构,为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市中区法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更加专业、高效、廉洁的执行队伍,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