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风采 > 法院风采

【精彩人生】让青年带动青年 让青年影响青年——北京法院青年理论学习纪略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24日

  1_conew1

  2_conew1

  3_conew1

  4_conew1

  编者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赓续奋斗、接力传承。狠抓青年队伍建设是持续激发组织活力和高昂斗志的必要手段。青年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在队伍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发队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岗位实践中成长,在队伍建设中提升,为法治事业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汇聚磅礴力量。

  从“我要学”到“我领学”“那年,我转业前的某文工团正在排练舞剧《红梅赞》,我饰演江姐的角色,为此,我剪掉了齐腰长发。为了塑造江姐面对敌人老虎凳、吊索、撬杠等酷刑仍然顽强斗争的形象,我一次次在动作上突破自己,手腕脚踝不知道扭伤多少次,但我始终不觉疲惫。我知道,我太想把这个角色演好了,太想尽自己所能,把江姐的形象诠释得崇高完美了!”2021年4月29日下午,北京高院机关一间会议室里,张珍艺在台上深情地讲述着她与《红梅赞》的故事。这是北京高院“建党百年正青春 跟党奋进新时代”——青年党史故事会活动的决赛现场。从第一部党章的守护人张人亚,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从赵一曼的绝笔家书,到周总理的一套中山装;从“红船精神”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10名青年党员分享着那些或感人肺腑或振奋人心的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北京高院机关党委、机关团委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除了党史故事会,还有“永远跟党走”青年理论学习交流分享会、党史知识测验等,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干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筑牢政治忠诚。同一天下午,北京市二中院举行了“破译红色密码,传送红色电波”系列宣讲的第34期,由该院民四庭法官助理贾凯迪分享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的故事。一个多月来,北京二中院组宣处每天邀请一名青年干警讲述党史故事,并剪辑成音频,以“播客”的形式在全院推送,在干警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少青年主动搜集素材,参与录制。“百年党史青年说”微视频宣讲、“手抄党史、画传初心”“初心晨习”“党史一刻钟”……在全市法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青年干警不仅是学习教育的重点对象,也在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再变为“我领学”,这是北京法院持续加强青年理论武装的重要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须从青年抓起”,“要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近两年来,北京法院大力实施青年理论提升工程,在加强青年干警政治轮训的基础上,立足队伍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审判团队等单元成立了300余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触角延伸到每一名青年干警,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仰璀璨星空,共游青春之海”从去年教师节开始,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北京市四中院司服办副主任杨晋东等5人又多了一个身份——青年干警思想政治辅导员。为结合青年思想动态和法院工作实际做好经常性辅导,四中院从院内先进典型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干警中聘任思想政治辅导员。“与你们同仰璀璨星空,与你们共游青春之海。青年人,愿今日之我,托起明日之你。”在聘任仪式上,杨晋东发表了寄语。2020年初,北京高院将实施青年干警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列入全市法院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要点,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各法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置学习专题、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等,推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与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四中院的《青年干警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办法》便是代表。在制度保障下,各法院针对当代青年干警眼界宽、知识面广、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广泛运用青年干警喜闻乐见的新模式、新场景、新载体、新手段开展特色活动,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北京知产法院在院网开通了“微党课直播间”,由“书记一人讲”到“党员人人讲”,干警可以即时留言、参与讨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法官范米多、张宁和法官助理杨恩义三名青年党员做客直播间,结合审判工作,围绕“确立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发展格局”等关键词分享了学习心得。在互动中,党员们纷纷留言,法官宋晖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产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使命,作为知产法院的一员,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北京互联网法院则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与该院获评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的“习语关情”项目相结合,紧跟时事热点,在线上持续推出了“战疫情”“跨时空共读”“蓬勃的青春之声”等特辑,让每名青年干警都参与到“读党史、颂党情、跟党走”中,使学习深入而不失有趣、灵活中不失思考。“致敬革命先辈,致敬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法官助理武一帆在诵读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互诉思念的信》后深有感触地写道。“读书沉淀人生底色,学习照亮理想征途。让我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一个冬日的午后,西城区法院组织“西法前线”“民意尚法”等6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干警来到“最美网红书店”钟书阁,在优雅的环境中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读书分享会。《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大家在对经典书籍的分享中辩证思考、在智慧交锋中碰撞火花。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拓宽思路,去“学堂”、到田间、进社区,在不同的场地举办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干警的学习热情。如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各法院坚持将青年理论学习与重点工作、本职工作相结合,组织青年干警开展调查研究,参与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例如,平谷区法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来到驻军部队,青年法官朱政以“走进民法典”为题,围绕官兵们普遍关心的婚姻家庭、军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了宣讲,进一步排忧解难,促进军地法治建设。

  让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为“名片”每到金秋九月,丰台区法院王佐法庭院子里的柿子树上就结满了果子,于是,法庭的干警们把这里称为“丹柿小院”。去年,法庭成立了“丹柿”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年们提炼出了“丹柿(担事)精神”,即“担政治之事让党放心,担共治之事让社会和谐,担解纷之事让人民满意”。这种精神,成为了青年干警们在紧要关头迎难而上、担事实干的强大动力。和“丹柿”一样,各法院都在努力打造自身特色品牌。东城区法院“水滴学堂”取自成语“水滴石穿”,旨在激励青年干警注重平时学习的点滴积累,最终在理论水平和个人能力方面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该院借助所在东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前往国子监参观学习,使青年干警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石景山法院“拾·光”、怀柔区法院“追光者”……各法院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使这些名字有着美好寓意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为了一张张“名片”。除了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各法院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并广泛发掘院内外的人才、文化资源,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大兴区法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邀请曾参加援疆工作的张冠楠法官分享援疆经历,使青年干警们更加认识到“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通州区法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来到辖区的车屯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晓航带着青年干警参观了车屯村脱贫重点项目“可移动柔性大棚”和车屯村村容整治后的新风貌,大家边参观、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更加认识到了当前和平幸福生活的不易,加深了对党中央关于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密云区法院青年干警石婧新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是该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去拜访密云水库的建设者金权,倾听这位83岁的老前辈回顾当年参与挖掘三大隧洞的峥嵘岁月。干警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金爷爷他们那股子争先恐后的干劲儿,造福子孙后代的无我境界,深深地触动了我。”石婧新说,她进一步坚定了传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决心。如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已经成为青年理论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北京法院将继续让青年带动青年,让青年影响青年,在学思用中强化理论素养,在知信行中积极担当作为,不断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使青年干部真正实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关闭